全市首個慈善信托基金情暖困難學子
市慈善會消息,我市首個慈善信托基金——宜興潘序倫興豪教育基金第二批受助對象名單已敲定,來自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的24名困難學子,將于今年12月底前陸續領到1500元至2000元的助學金,求學之路更添希望與溫暖。
宜興潘序倫興豪教育基金的每一步發展,都鐫刻著“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先生的家國情懷。這位從宜興走出去的會計學大師,始終牽掛著家鄉的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1985年,在他的支持下,“宜興立信會計學校”應運而生,如今已發展為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財經學院,并于2023年冠名為“潘序倫學院”。這份對家鄉的深情,也化作了綿延不絕的愛心接力。2005年,潘序倫先生的侄孫、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潘曾錫牽頭募集100萬元善款,成立宜興潘序倫興豪教育基金,將幫扶目光投向潘序倫先生的母校市東坡小學、東坡中學、丁蜀高級中學的困難學子。2022年,為讓這份愛心突破時限、長效傳遞,該基金委托市慈善會以信托模式管理,成為我市首個慈善信托基金。不同于傳統公益捐贈的一次性投入,慈善信托憑借專業的資金管理實現保值增值,既精準契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規定的扶貧濟困、教育幫扶等慈善領域,更創新構建起“公益+金融”的可持續幫扶生態,讓每一份善意都能細水長流。
“信托模式讓公益走得更穩、更遠!”談及基金的轉型,宜興潘序倫興豪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有富深有感觸。基金轉型前,基金會既管錢又管人,事務繁雜不說,資金保值壓力也不小;交由市慈善會以信托模式管理后,專業團隊負責資金運作與合規監管,讓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受助對象篩選。“現在我們能逐一對申請學子的家庭情況、學業表現、品德素養進行走訪核實,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陳有富說,信托模式不僅解放了人力,更激活了資金的“造血”功能。他算了一筆賬:“基金轉為信托模式管理后,通過專業機構理財,目前已累計結息3.3萬元。這意味著,我們除了本金,還能靠收益資助學生,實現了基金長效、良性發展,能幫助更多困難學子。”
2023年,轉型后的宜興潘序倫興豪教育基金首次頒發助學金,幫扶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專業的困難學子。該校學生小帆(化名)是受益者之一,獲得助學金后,他更添奮進動力,不僅獲評無錫市“最美職校生”,還斬獲省技能大賽一等獎,用優異成績回應了這份愛心期許。“基金不僅給了我物質支持,更讓我感受到潘序倫先生‘立信篤行’的精神力量。”小帆的心聲,也是眾多受助學子的共同感受。今年,基金幫扶范圍拓展,受助學子由會計專業擴面至機電等多個專業,學校也從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擴圍至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等,讓不同專業、不同年齡的困難學子都能感受關懷、得到幫助。
自宜興潘序倫興豪教育基金啟用信托模式以來,已成功資助44名學子,不僅確保了慈善資源的可持續性,更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慈善”助力地方教育事業和民生保障的新路徑。今后,該基金將為更多宜興學子點亮逐夢之路,讓教育幫扶的暖流在陶都大地上持續流淌。
打印本頁
關閉
公安備案號:3202820200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