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桂芳河原名“碓坊圩河”,位于官林鎮桂芳村,毗鄰馬公蕩西岸。桂芳村歷史悠久。南宋時期,吳應章為避禍筑“碓坊”形成“碓坊圩”,該河因此得名。后因桂花飄香“碓坊圩”改稱“桂芳里”,1950年改為桂芳村,桂芳河隨之得名。2024年實施桂芳河整治工程,河道面貌顯著改善。
治水惠民生。桂芳村以“黨領共治 河清民樂 文脈傳承 惠老興村”為核心理念,治理過程中全程征求村民意見、由村民議事會決定具體事項,真正踐行“治河為民、治河惠民”。在投資200多萬元推進河道清淤、河岸平整及護坡修建的同時,既通過河岸硬化工程美化環境并規劃80余個生態停車位方便子女探親,又建設百米文化長廊展現村史與盾牌舞非遺故事。同時,結合村中90%老年人口占比的實際需求打造100余平老年人健身廣場并配備適老化器材;如今,河岸成了風景線,健身廣場成了老人晨練聊天的溫馨場所,文化長廊則讓老人們漫步中感受歷史,真正實現了“家門口的舒心”,讓治理成果惠及民生、溫暖民心。
果茂村業興。依托整治后清澈的桂芳河,村黨總支引進葡萄、草莓等特色果業達30畝,年銷售額達150萬元,年吸引外來游客超千人。以發展特色采摘農業,開拓村級增收新途徑為村級發展基石,反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成防洪閘翻新及桂芳南壕橋新建工程,形成“生態-經濟-民生”良性循環。
盾舞揚新韻。盾牌舞作為桂芳村的文化魂脈,在傳承中綻放新彩。據傳明朝初年,張衡、陸習傳村民盾牌戰術用以抗匪,后在清朝時期,蔣順昌融武術、舞蹈、鼓樂于一體創“盾牌舞”。桂芳村成立非遺傳承小組,由老藝人帶徒授藝,培養青年骨干;每逢廟會、中秋、春節等節慶,盾牌舞隊必登臺獻藝,其剛柔并濟的舞姿、激昂的鼓點,吸引周邊群眾紛至沓來。2006年盾牌舞被列為宜興市級非遺,2010年升格為無錫市級非遺,從鄉村舞臺走向更廣天地,成為展示江南農耕文化活力的“活態名片”。
如今的桂芳村,河清岸綠潤民生、盾舞激昂承古韻,生態與文化共興,繪就“水清村美、業興民富”的振興畫卷。
來源:水韻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