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凌晨4點,當城市還在晨曦中初醒,宜興新街街道潢潼路上,一輛造型新穎的純電動智能環衛無人車已悄然開啟一天的作業。它沿著道路右側勻速前行,前端四組掃盤高速旋轉,將落葉、塵土等雜物精準吸入;遇到行人或障礙物,自動減速避讓;通過路口時,還能識別紅綠燈信號,安全通行……這位特殊的“新員工”,正以十足的“科技范兒”重新定義著環衛作業模式,標志著宜興在探索“智慧環衛”、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智能“上崗”,填補作業空窗
這輛由市城管局和市公用環保集團聯合引入的環衛無人車,搭載智能駕駛系統和智能作業控制系統,配備2個激光雷達、7個高清攝像頭及多個傳感器,可實現360度環境感知、厘米級定位和全場景自主決策。“環衛無人車不僅可以實現長時間待命,還能在高溫、雨天、霧霾等惡劣天氣條件下穩定運行,有效緩解了人工保潔的壓力。”市公用環保集團工作人員介紹。數據顯示,該無人智能清掃車采用純電動驅動,擁有420L大容量水箱和1000L大容量垃圾箱,滿電狀態可持續運行4至6小時。通過在手機端設置好作業時間和路線,它便能根據生成的地圖路徑,實現自動循環清掃,大大填補了傳統環衛作業的空窗期。
二、作業協同,效能顯著提升
引入無人駕駛技術,并非要取代環衛工人,而是為了實現“人機協同”的作業新模式。從“一把掃帚”到“一行代碼”,這一轉變,正是科技賦能一線、推動城市治理精細化的生動體現。“人機配合的情況下,我們只要進行補掃和巡查,工作強度降低了不少。”現場的環衛工人感慨道,“有了這位‘好同事’把主干道掃得干干凈凈,我們能更專注于擦洗果皮箱、清理綠化帶死角,整體環境變得更好了。”人機協同的成效在近期舉辦的2025年無錫市環衛作業技能競賽中得到了驗證。由市公用環保集團下屬城服公司業務管理科科員王崢帶領的宜興代表隊,在道路人機配合作業技能競賽中表現優異,榮獲三等獎。
三、精準布局,復雜環境驗證可靠
目前,智能環衛無人車已在全市9條道路投入使用。團氿南路作為無人化展示路段,道路總長2190米,輔道面積達5256平方米,振興路、小學港口兩條路段也納入無人車作業范圍,進一步提升作業效率。在宜興市人民醫院周邊,包括興業路延伸段、梅潼路、新城路延伸段、潢童路、杏園路延伸段以及高新路,全面采用人機協同作業模式,路段長度達4000米,輔道面積達23420平方米。路段內統一實行“貼邊+全覆蓋”雙模式清掃,作業時速控制在5公里/小時以內,配備智能調度系統,實時監控作業軌跡和完成情況。通過定時、定位、定標準的“三定”作業模式,既保證了輔道清掃的全面性,又實現了與城市交通流量的錯峰運行,大幅提升了輔道保潔的規范化和智能化水平,讓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變得更加高效、智能與潔凈。
四、綠色賦能,創新引領環衛變革
在作業效率方面,無人掃地車可在夜間或非工作時間作業,不會干擾人們正常生活;在清掃精度上,憑借先進的傳感技術和算法,能更精確地識別和清理地面污垢,避免遺漏;在安全性能上,慢掃人員無需在快車道內撿白色漂浮物,大大降低了作業風險。這背后,是市城管局與市公用環保集團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與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堅定步伐。未來,隨著更多智能化、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推廣,一個更加安全、潔凈、宜居的城市環境正在加速形成,科技紅利也將持續惠及廣大市民,讓“智慧便民、科技為民”的理念真正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