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當城市步入數字化的快車道,“停車無憂”正從愿景照進現實。近期,宜興悄然上線的智慧停車系統,正以科技之手悄然重塑著我們的出行體驗——沒有繁瑣流程,不見人工奔波,只有一路“絲滑”的從容。這一切如何實現?答案就藏在街邊那些“會溝通”的地鎖和“有眼界”的攝像頭里。
一、“會說話”的智能地鎖,停車動態實時掌握
“落板中,請注意安全。”“擋板已下降,請駛離。”——在宜城街道西廟巷停車場,這樣的智能語音提醒,配合一部手機,就能輕松完成從找車位到繳費開票的全流程“無人”智慧停車。這一切,都歸功于新投入使用的智能泊位機器人。車輛停入后,地鎖通過傳感器自動感知。免費停放時間結束后,語音提示響起:“升板中,請注意安全”,隨即擋板升起,自動進入計費狀態。離場前,車主只需手機掃描車位旁二維碼,或輸入車位編號即可完成支付,地鎖隨即下降,全程一氣呵成。該系統采用太陽能供電(內置可充鋰電池),整體厚度小于80mm,安裝不破壞路面基礎。車位空閑時,機器人與地面齊平,保障通行安全;升起時僅約50mm,不高于減速帶標準,兼顧環保、便捷與安全。目前,該設備已在宜城街道西廟巷停車場(19個車位)和丁蜀鎮民主路北段(53個車位)投入運營,實現全天候不間斷服務。
二、高低位協同“無盲點”,構建全域管理網絡
在楓隱路、滄浦路等市區主干道的路側泊位,則通過一套視頻樁系統實現車位升級。該系統采用“高低位協同”架構,將大范圍監控與近場精準識別相結合,實現全域統一監管與數據聯動。高位攝像頭:安裝在立桿頂部,具備廣角視野,負責大范圍監控多個車位,記錄車輛駛入、停靠和駛離的全過程。低位視頻樁:作為有效補充,部署在樹蔭茂密、建筑遮擋或高位攝像頭視野存在盲區的特定車位,進行精準識別。目前,楓隱路、滄浦路、梅潼路、華興路、長樂巷、北市河街等區域共300余個車位已引入該系統。車主只需將車輛停入劃線車位,系統即自動計時;離場前后在線完成支付,流程簡便高效。通過高位與低位設備的協同部署與數據聯動,系統構建出一個“全時空、全要素”的感知網絡。既能動態掌握大范圍車流與車位狀態,又能精準識別盲區細節,實現“視頻AI識別管理、自動計費、違停檢測”等多維可視化管控。不僅優化路內停車秩序,更全時守護車輛安全,讓每一位車主停得安心、取得放心。
三、車主省心、管理提效,智慧停車帶來“雙向奔赴”
無論是“超薄體積”嵌入地面的智能泊位機器人,還是“高低位協同”實現視覺無死角的視頻系統,目標是一致的——讓停車更便捷、道路更有序、車位周轉更高效。面對城市發展中“車位不足、找位難、管理難”的現實課題,必須以科技之力、順勢而為,給出“智慧解法”。找位更便捷:通過手機小程序實時查看空余車位,提前規劃,減少繞行時間。支付更高效:多種線上支付方式,普遍采用“先離場后付費”模式,離場無需等待。計費更透明:系統自動計時計費,訂單清晰可查,杜絕人為爭議。車輛更安全:停車過程處于監控之下,保障車輛安全。提升車位周轉:引導“短停快走”停車模式,提高單個車位的使用效率,讓公共資源服務更多人。降低管理成本:減少人工巡檢與收費壓力,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數據賦能決策:停車數據統一管理,為分析區域停車供需狀況、優化停車資源調配提供科學依據。管理科學規范:電子發票一鍵開具,財務管理更清晰透明。
從“人工管理”到“科技賦能”,改變的不僅是技術手段,更是公共服務的效率與品質。智慧停車的落地實踐,是城市治理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任何“新鮮面孔”都需適應與完善,下次出行若與它們相遇,不妨多一份耐心與理解,親身感受這份科技為生活帶來的從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