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協聯讓吉林鎮賚縣“堿地生鮮”
昨日,吉林鎮賚縣昔日寸草難生的重度蘇打鹽堿荒灘傳來豐收喜訊:江蘇國信協聯能源有限公司憑借創新技術,讓這片荒灘長出了茭白,成功實現“堿地生鮮”,用綠色科技書寫了一份精彩的生態答卷。
為破解鹽堿地種植難題,去年,江蘇國信協聯能源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億元在吉林鎮賚縣鹽堿地建設“萬畝茭白產業園區”。園區以“重度蘇打鹽堿地全程綠色水田種植改良技術”為核心,配套建設育苗越冬大棚、冷鏈物流與深加工基地,構建起集培育、種植、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旨在推動江南茭白在鎮賚縣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今年,國信協聯在初始pH值高達9.6的首批2000余畝鹽堿荒地上率先打響“治堿攻堅戰”。科研團隊應用公司研發的沃方新型生物肥料改良土壤,該肥料能夠調節土壤pH值,改善土壤團聚結構,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針對性地解決了種植過程中緩苗慢、根系發育遲緩的痛點問題。不僅如此,該肥料在鹽堿地水稻、玉米、甜菜等其他作物種植中也展現出優異效果,各類作物根系健壯、長勢喜人。種植過程中,科研團隊還通過排水晾田、噴施葉面肥和液體有機肥等措施,有效改善了作物狀態。同時,科研團隊持續監測生長指標,深入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對土壤堿度和鹽分的長期影響,為鹽堿地茭白種植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支撐,也探索出一條重度蘇打鹽堿地治理與利用的創新之路。
9月中旬,改良后的鹽堿地逐步迎來豐收。科學測產數據顯示,種苗成活率高達98%以上,茭白株高236.9厘米,單個殼茭平均重202.0克、單個凈茭平均重142.4克、畝產殼茭1380公斤。更令人驚喜的是,種植茭白后,土壤pH值降低0.8個單位,預計僅需兩年左右,即可將土壤pH值改善至適宜水稻、玉米等主糧作物生長的范圍,較傳統模式周期縮短50%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鎮賚縣地處北緯45o黃金種植帶,擁有充足日照、顯著晝夜溫差以及無污染的嫩江水灌溉條件。在這樣優越的自然條件下,堿性土壤孕育出的茭白粗壯白嫩、爽脆鮮甜,營養豐富、耐儲性強,品質明顯優于傳統產區。10月正值南方茭白供應淡季,鎮賚茭白錯峰上市,在江浙滬地區俏銷。
國信協聯不僅為鹽堿地治理和利用提供了成功范例,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徑。首批種植項目共雇用周邊農民參與茭白種植和收割達1萬人次,人工支出約260萬元。9月下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還通過大型直播,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這片堿地上的“茭白奇跡”。
打印本頁
關閉
公安備案號:3202820200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