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西渚鎮白塔村的村巷田埂間,到處遍布著村居法律顧問賈夢瑩的“法治足跡”,她帶著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滾燙的為民情懷,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將法律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把普法課堂開在村前巷尾。在她的努力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漸漸成了白塔村村民的新習慣。
田埂邊的“法律家常”
“賈律師,我家這塊地和鄰居家的邊界總說不清,萬一以后起爭執可怎么辦?”夏日午后,白塔村村民老張在菜地里忙活時,碰到了拿著法治宣傳冊走訪的賈夢瑩,忍不住道出了心里的擔憂。賈夢瑩笑著指了指手中的宣傳冊說:“您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里早說清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有明確的登記范圍,咱先找村委查當年的分地記錄,再和鄰居一起量一量,把邊界定死,最好寫個書面約定,以后誰也別含糊。”
農村普法最忌“照本宣科”,這是賈夢瑩多年的工作心得。她不喜歡在會議室里搞“單向宣講”,反倒愛往村組跑、往田間鉆:碰到老人在門口乘涼,就坐下來聊“冒充子女借錢”的電信詐騙;看見農戶在曬糧,就順口提一嘴“賣糧收現錢,別信口頭承諾”。把“法律條文”變成“家常話”,讓村民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這一直是她作為村法律顧問的工作目標。
家門口的“解憂行家”
因為入戶走訪跑得勤,村民們一有法律問題,第一個就會想到賈律師。從“房屋買賣咋簽合同才不被騙”,到“車禍理賠要走哪些流程”,再到“家里鬧矛盾咋調解不傷情分”,只要村居有問題咨詢,她都逐一耐心解答。
“大家都別著急,坐下仔細跟我說說到底是什么情況。”去年秋收后,村里幾戶村民購買的水稻種子產量比商家承諾的少了三成,找商家協商,對方卻耍賴說“是你們沒種好”,為此村民們急得團團轉,找到賈夢瑩求助。了解情況后,賈夢瑩立刻幫大家整理購種發票、產量記錄,還聯系農業部門做了產量鑒定,指導村民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最后不僅幫大家拿到了合理補償,還讓商家承諾“以后再賣種子,必須寫清產量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村民們都笑著稱贊:“有賈律師在,咱們心里就有底!”多年來,賈夢瑩的腳步遍及白塔村的每一個家庭,她用專業的法律知識為村民撐起法律“保護傘”。
村企合作的“法律加持”
今年7月,白塔村與某裝備集團合作簽約,這場關乎白塔村綠色發展與集體經濟增收的重要合作背后,離不開賈夢瑩和她律所團隊的專業支撐。
簽約儀式前,村委找到賈夢瑩:“本次合作項目涉及環保、資金、公司運營,合同條款復雜,需要村法律顧問的全程配合。”了解情況后,賈夢瑩立刻牽頭組建專項服務小組,開啟“雙向溝通 + 風險排查”工作,摸透雙方核心訴求、逐條審查合同風險、提出可落地修改方案。簽約當天,賈夢瑩團隊全程在場,協助核對合同最終版本、解答雙方臨時疑問,確保簽約流程合法合規。村委干部感慨:“多虧律師團隊把好法律關,這合作才能這么順利!”
從鄉間地頭普法宣傳,到入戶走訪以法解憂,再到依法守護集體經濟,賈夢瑩作為白塔村法律顧問為基層建設添磚加瓦,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溫暖的法治力量。她讓法治種子在白塔村的土地上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