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隨著假期結束,人員陸續返校、返工,加上近期氣溫波動幅度大,疾病傳播風險也隨之增加。現階段,仍需重點關注并預防基孔肯雅熱、登革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01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埃及伊蚊、白紋伊蚊(俗稱 “花斑蚊”)叮咬傳播。埃及伊蚊在我國分布較為局限,白紋伊蚊則很常見。我國人群普遍易感,且目前尚無上市疫苗,個人防護至關重要。我國2008年首次發現輸入性病例,并在多地引發本地疫情。2025年7月,廣東佛山出現輸入病例引發本地傳播疫情,當前仍處于防控關鍵期。
潛伏期
1-12天,多數為3-7天。
典型癥狀
以“突發發熱+劇烈關節痛”為核心。關節痛常累及手腕、踝趾等小關節,也可波及膝、肩等大關節,疼痛劇烈時可能導致行動困難。此外,還可能伴隨頭痛、肌肉痛、關節腫脹、皮疹、惡心、疲勞等癥狀。
病程特點
多數患者1周內可好轉,但需注意,30%-40%患者的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02登革熱
登革熱由登革病毒引起,傳播媒介同樣為埃及伊蚊、白紋伊蚊,人群普遍易感,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時有發生。
潛伏期
1-14天,多為5-9天。
典型癥狀
可概括為 “發熱、皮疹、三痛、三紅”:
突發高熱(體溫常達39℃以上);
皮膚出現皮疹(多在發熱后3-6天出現);
劇烈頭痛、后眼窩痛、肌肉及關節痛;
面部、頸部、胸部皮膚潮紅。
病程特點
絕大多數患者癥狀較輕,1-2周內可痊愈;部分感染者無明顯癥狀,易被忽視;少數患者可能進展為重癥,出現出血(如牙齦出血、皮膚瘀斑)、休克等情況,需及時就醫。
蟲媒傳染病核心預防措施
源頭控蚊
清除積水,消滅蚊蟲孳生地。
定期排查家中及周邊環境,翻盆倒罐(如花盆托盤、廢舊水桶、飲料瓶等),清除各類閑置積水;無法清除的積水(如景觀水體),可投放含倍硫磷、雙硫磷、吡丙醚、蘇云金芽孢桿菌等有效成分的滅蚊幼劑,從源頭減少蚊蟲孳生。
個人防叮咬
物理+化學防護雙到位。
室外活動時,避開蚊蟲活躍的清晨、傍晚時段;盡量穿長袖衣褲,選擇淺色衣物(蚊蟲對深色更敏感);裸露皮膚噴涂含避蚊胺(DEET)、驅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驅避劑(兒童需選擇低濃度產品)。
室內安裝紗門、紗窗,睡前檢查蚊帳是否破損;可使用蚊香、電熱蚊香液/片(選擇正規廠家產品)驅殺蚊蟲,降低室內蚊蟲密度。
出行與返程管理
提前查疫情,不適早就醫。
外出前,通過官方渠道了解目的地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疫情,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近期有本地傳播疫情的區域、東南亞部分國家),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返程后14天內,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痛、皮疹等癥狀,需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及同行人員健康狀況;即使未外出,被蚊蟲叮咬后出現上述癥狀,也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做好居家防蚊隔離,避免傳染家人。
#03流行性感冒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常見的為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都是傳染源,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
潛伏期
較短,一般為2天。
典型癥狀
突發高熱(部分病例可達39-40℃)、伴有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寒戰、乏力、肌肉酸痛、腹瀉、嘔吐等癥狀。
病程特點
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程更長,一般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對于老年人、年幼兒童、孕產婦或有慢性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病情進展可能會更快,更容易產生并發癥或發展至重癥,甚至死亡。
流感核心預防措施
老三樣:接種流感疫苗,養成衛生習慣,落實各項制度。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顯著降低受種者患流感以及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環境衛生整潔。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加強師生的健康知識宣教,認真落實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登記工作,發現疑似癥狀的學生,應及時通知家長接回就醫,不要帶病上課。患兒在熱退后滿48小時方可由家長帶領前往轄區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復課證明。學校發現流感樣病例短期內異常增多的情況時,應及時上報,配合相關部門妥善處置可能發生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