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當前,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診療技術日益復雜、各類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如何抓實抓好醫療機構安全生產工作,促進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成為擺在各級醫療機構面前的重要課題。
練好安全生產“基本功”
01、思想認識要到位
必須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牢固樹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推動工作的創新思路、務實舉措和有效方法,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堅決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切實把這件大事要事抓好抓實。
02、責任體系要明晰
責任落實是抓好安全生產的“牛鼻子”,在安全生產工作中起著決定性和主導性的作用。醫療機構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必須堅持把安全生產貫穿工作始終。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是法定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要嚴格落實全員安全責任制,把安全生產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
03、安全投入要保障
實踐證明,將安全生產投入納入本單位年度預算,實現安全生產與業務發展同計劃、同落實、同檢查,是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安全生產常態化的有效舉措。尤其是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和管理能力建設等所需經費,可以確保相關設備設施得到有效維護和及時更新,進而有效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從根本上促進安全生產水平的提升。
織密安全生產“防護網”
01、建立健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
風險管控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結合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標準的規定,統籌考慮固有危險性、安全生產條件以及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持續推進醫療機構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要認真對照《醫療和疾控機構消防安全生產工作管理指南(試行)》和《醫療和疾控機構后勤安全生產工作管理指南(試行)》,全方位、全過程開展危險源辨識,科學評定各部門、各科室、各重點部位安全風險等級,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動態調整,從根本上提高安全監管效能,形成科學有效的安全生產監管模式。
02、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2023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醫療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清單(試行)》,從7個方面明確了重大事故隱患的風險點。以此為依據,各級醫療機構要緊盯潛在的安全隱患,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將其作為必查項和重點項,形成閉環管理,著力消除因重大風險管控措施缺失或執行不到位而形成的重大事故隱患;要健全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工作機制,持續加大對門診、病房、手術室、實驗室、重點庫房、重要機房等重點部位的巡查力度,徹底整治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
03、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化解制度
做好安全生產要統籌處理好“防”和“救”的關系,促進二者有效銜接。各級醫療機構要結合各自實際,健全完善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做好搶險救援裝備的配備,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加強值班值守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事故信息報告制度,確保發生險情第一時間快速響應、第一時間有效處置。安全事故發生后,醫療機構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采取有效應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擴大;要根據事故情況及發展態勢,及時報告上級部門和屬地政府,確保應急處置快速、高效,把因災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
奏響安全生產“同心曲”
01、開展安全宣傳教育
各級醫療機構要通過“安全生產月”活動、安全生產培訓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持續提升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能力素質;要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在反復實操中筑牢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提升應急實戰本領。
02、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各級醫療機構要突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從我做起”的理念,探索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產文化,讓員工自己想安全、會安全、能安全,進而塑造本質安全型員工,打造本質安全型醫院。
03、構建智慧安全體系
各級醫療機構要積極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科學技術成果,賦能醫院安全生產工作,構建“人防技防智能一體、院內院外高效聯動”的智慧管理體系,以數字化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質效,實現從傳統“人防”到“人防﹢物防﹢技防”的轉變,全面提升醫療機構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