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生態環境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在丁蜀,青龍山公園與黃龍山公園是兩顆璀璨的“綠色明珠”,是市民們休閑漫步、享受自然的心頭好。然而,你是否還記得它們曾經的模樣?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回顧這兩座公園的“蛻變”之路,看看丁蜀鎮如何以“散亂污”整治和“房前屋后”環境提升為利劍,斬斷環境頑疾,換來滿目清新。

▲青龍山生態公園

▲黃龍山礦址公園
1曾經之痛“散亂污”圍城,“屋前后”失色記憶里:機器喧囂、粉塵彌漫的“散亂污”作坊集中,它們設施簡陋、管理粗放,生產時產生的噪聲、粉塵甚至污水,不僅破壞了公園的寧靜,更像一塊塊“牛皮癬”,侵蝕著城市的肌體;“房前屋后”亂象叢生,部分區域存在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的現象,垃圾、雜草叢生,讓原本應該整潔優美的“家門口”風景大打折扣。這些問題,不僅是環境管理的“痛點”,更是附近居民和游客心中的“堵點”。

▲黃龍山周邊違章搭建的“散亂污”作坊
2重拳出擊兩柄“利劍”,斬斷環境頑疾面對群眾的期盼,丁蜀鎮人民政府下定決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了一場針對性的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一是劍指“散亂污”,源頭清病灶。通過對公園周邊區域的“散亂污”企業及作坊開展拉網式排查,實現了對污染源的全面摸排與精準治理,有效切斷了環境污染鏈條,推動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對于環保不達標、整改無望的,堅決落實“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產品、清除設備),依法予以關停取締,從源頭上鏟除污染源。這場硬仗,還給了群眾一片應有的清凈。二是精雕“屋前后”,擦亮新顏值。丁蜀鎮堅持“里子”“面子”一起抓,發動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和熱心居民,共同投身到“房前屋后”環境提升行動中。清理衛生死角、拆除私搭亂建、規范垃圾收運、補植綠化植被……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之后,居民區的環境與公園美景融為一體,實現了從“臟亂差”到“整潔美”的華麗轉身。

▲落實“兩斷三清”,對違章搭建進行徹底拆除。
3今日之景綠水青山歸來,幸福指數攀升依托黃龍山深厚的陶文化底蘊和天然地形優勢,丁蜀鎮投入約2.5億元,通過礦源保護、植被修復等系統性工程,打造了一座集自然景觀、人文特色、生活功能于一體的生態藝術公園。2024年10月全面開放的黃龍山礦址公園,不僅配套建設了游客中心、礦源展示館、名人藝術館等設施,更成為傳承陶文化、展示丁蜀特色的重要窗口。

同在丁蜀鎮的青龍山,也曾因多年的礦石開采而淪為亂石遍布的危險區域。丁蜀鎮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采礦宕口資源,成功將其打造成獨具魅力的城市“新客廳”。青龍山生態公園不僅實現了江南山水景觀與休閑健身功能的完美融合,更成為宜興生態意識覺醒的一個典型代表。公園內植被繁茂、幽深的水潭與奇特的巖石相互映襯,如今已成為吸引各地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青龍山公園修復前

▲青龍山公園修復后
如今,漫步于黃龍山公園,清晨可見老者們打太極、練劍法;白天,孩童們在草坪上嬉笑玩耍;傍晚,眾多年輕情侶攜手漫步小徑,欣賞迷人夜景。這里已成為城市中的一片綠洲,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場所。

同樣的變化也出現在青龍山公園。無論何時,這里都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周邊的環境品質和房產價值也因公園的建成而得到提升,實現了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的協同共進。從“散亂污”集中區域到網紅公園,從“殘山剩水”到城市“新客廳”,青龍山和黃龍山的華麗轉變,不僅是丁蜀鎮環境整治的成功典范,更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未來,丁蜀鎮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之路,讓更多的生態紅利惠及民眾,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