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為進一步健全建筑垃圾“產生-收集-運輸-處置”全鏈條治理體系,宜興城管持續完善“源頭管控、過程嚴管、末端執法”的建筑垃圾治理模式,通過強化服務引導、創新智慧監管、開展聯合執法等一系列舉措,逐步實現從被動處置向主動管理、從分散操作到閉環監管的轉變,有效提升了資源化利用水平和環境安全保障能力,為營造整潔、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服務前置,嚴把“源頭關”。
以S2地鐵線等省市重點工程為抓手,建立項目負責人對接機制,精準明確現場堆放及運輸要求,強化現場協調與動態跟蹤,及時提供操作性、針對性強的建議,實現問題高效閉環處理。聚焦工地建筑垃圾處置備案與核準許可流程,開展靶向指導,通過覆蓋建設、施工、裝修單位及基層執法中隊的8場專項培訓,持續完善建筑垃圾處理備案體系。大力推動“城區與鄉鎮全域覆蓋、在建工地應備盡備”建筑垃圾處理備案工作,目前新增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備案236個,源頭管理的精細度與行業規范程度實現同步提升。
二、創新賦能,精控“過程鏈”。
在點位標準化方面,逐步完善裝修垃圾收集體系,已完成城區金科氿璋、翡翠天元等48個小區的建筑垃圾收集點統一編號工作,建立電子化點位底冊,全面落實“統一編號、規范管理”模式,進一步明確管理責任、改善投放環境、便利市民使用,并提升監管效能。
在運輸透明化方面,8月起全面推行建筑垃圾電子聯單制度,實現從出土、運輸到消納的全環節電子化追蹤,目前全市已有4家在建工地率先接入平臺,累計完成聯單近9000條,確保每車每方垃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有效遏制私拉亂倒和沿途遺撒,構建起全程閉環、無縫監管的管理體系。
三、聯動執法,筑牢“末端盾”。
多維“體檢”:會同市攻堅辦常態化對16個鄉鎮建筑垃圾轉運調配場、公用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終端開展“安全體檢”與實地督導,重點對安全生產、環保措施、合規運營以及硬件設施配備、臺賬記錄管理等環節進行深入排查,并就發現的短板與問題即時指導糾正,確保建筑垃圾中轉處置全過程安全、規范、環保。
“藍盾”出擊:聯合公安、交通等部門開展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運輸處置整治“藍盾”行動,采取隨機設置檢查點的方式,對渣土運輸車輛進行常態化、不定時突擊檢查,嚴查無證運輸、密閉不嚴、超載超速、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公安、城管、交通部門累計派出執法人員1026名,出動車輛305輛,聯合設置檢查點194個,共檢查了輛車399輛,暫扣涉嫌違法的車輛5輛。同時,查處車輛車輪帶泥、車廂未密閉等違法行為85起。楊巷中隊聯合溧陽市埭頭鎮綜合執法中隊、交警、交通執法部門,在楊巷鎮南環路與楊溧路交接處開展固體廢物運輸聯合執法藍盾行動,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設卡檢查。
聯動執法:查處建筑垃圾違規案件時,堅持全鏈條溯源問責,堅決深挖源頭、徹查違規運輸、嚴追非法處置。同時,持續深化區域執法協作,依托“長三角區域城市管理執法協作平臺”,嚴厲打擊跨區域建筑垃圾非法轉移處置行為。截至目前,已查處跨區域案件9起,查扣涉案車輛及船舶22臺,向省外移送案件7起、省內移送2起。
“藍盾”護航,久久為功!宜興城管將強力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全力守護城市的安全基底與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