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鎮>專題專欄>三務公開
近日,木石·陶文化數字產業園內熱議陣陣,“宜興紫砂”地理標志使用管理座談會在此召開。宜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丁蜀鎮人民政府、江蘇陶都產業發展集團及紫砂行業代表齊聚一堂,以地理標志保護為核心共商規范大計,為千年紫砂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動能。這場凝聚多方智慧的座談會,不僅是對紫砂產業發展歷程的回望,更標志著“宜興紫砂”在規范化、數字化、品牌化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關鍵一步。
從文化符號到品質標桿的跨越
紫砂是宜興的文化根脈,更是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作為紫砂產業的核心“身份證”,“宜興紫砂”地理標志工作起步扎實、成效顯著。早在2003年11月,市陶瓷行業協會便向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宜興紫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07年6月成功注冊;2006年5月,“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宜興紫砂”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認證,從法律層面為紫砂產業筑起了“防護墻”,讓“宜興紫砂”的品質與文化價值有了權威背書。
多年來,宜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地理標志保護為核心,在規范市場秩序、打擊侵權行為、強化品質監管等方面持續發力。座談會上,該局圍繞地理標志保護實踐與未來規劃展開政策宣講,明確將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撐”提升地理標志公信力,讓“地理標志”成為紫砂品質的“硬背書”。
宜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江峰在座談會上提出,作為監管部門,市監局將主動擔當作為,構建“證明商標+專用標志”雙重保護體系,深化溯源協同機制,聯合推進紫砂全鏈條質量追溯。同時成立知識產權快維分中心,提供外觀設計預審服務,建立侵權糾紛快速響應機制,優化“一站式”維權模式,降低維權成本,將地理標志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
數字園區搭建規范發展新平臺
在紫砂產業規范化發展的進程中,國企力量的注入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關鍵支撐。作為木石·陶文化數字產業園的運營主體,陶都產業發展集團正以地理標志使用管理為抓手,將園區打造為紫砂產業“數字賦能+產業聚合”的新高地。
座談會上,陶都產發集團董事長陳偉強明確表示,集團將嚴格執行“宜興紫砂”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對入駐企業的資質審核、標志使用、品質管控進行全流程把關。同時,依托園區數字化優勢,構建紫砂原料溯源、工藝展示、交易流通的數字平臺,推動古法技藝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通過加強宣傳引導、推動標準制定,陶都產發集團正助力紫砂產業從“傳統工藝”向“標準化品牌”跨越,讓千年技藝在數字時代煥發新活力。
政企協聯動繪就產業藍圖
紫砂產業的繁榮,離不開政府、協會、企業的同頻共振。座談會現場,紫砂從業者代表圍繞地理標志使用規范、維權渠道、品牌推廣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加強從業者培訓”“簡化認證流程”“強化跨部門聯動執法”等務實建議直指產業痛點。政企協三方現場回應、逐條梳理,凝聚起“規范即發展”的行業共識。
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說,地理標志是紫砂產業重要的文化標志,協會將牽頭制定行業自律公約,推動地理標志使用培訓全覆蓋,引導企業珍惜品牌信譽,讓傳統技藝在規范中傳承。
丁蜀鎮人民政府鎮長伍震球則表示,鎮政府將以紫砂為核心紐帶,持續推動“紫砂+文旅”深度融合,激活產業硬件優勢。針對紫砂直播等新業態,將倡導“競合”發展理念,引導行業在競爭中提品質、在合作中共進步。同時,強化政企協三方聯動,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推動地理標志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讓紫砂這一丁蜀的根與魂煥發更強生命力,助力城市經濟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