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生態環境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動態 今年以來,宜興始終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國之大者”,認真落實省市決策部署,按照“重中之重是水質、當務之急是藻情”的導向,兼顧當前和長遠,突出工程措施,拿出更大投資,提升推進速度,1-5月,31個國省考斷面優Ⅱ率達61.3%、同比提升9.7個百分點,太湖西部湖區斷面總磷濃度0.059mg/L、同比下降6.3個百分點;9條主要入湖河道優Ⅲ率保持100%,其中8條總磷達優Ⅱ、同比增加3條,太湖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前道“管”。突出管工廠。在完成9條主要入湖河道周邊的問題企業生活污水收集到位基礎上,繼續深入排查出納管不到位或存在漏接情況的企業。對宜興全域的1315家涉磷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清單化管理,確保污染排放全面達標、全力壓減。突出管農田。聚焦入湖河道周邊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減少化肥使用量、秸稈離田等重點方面,全力推進農業面源治理。突出管城鄉。加快推進“治本清源”達標區建設,全速推進9條主要入湖河道周邊生活污水納管、雨污分流整治和農村生活污水新改建工程,持續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和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二是中道“治”。突出治池塘。優先對9條主要入湖河道兩側500米范圍內的池塘實施標準化改造,結合耕地恢復工作推進小散魚塘退養或復耕,加快推進池塘標準化年度任務,完成水養殖池塘退養近5000畝。突出治河道。建立宜興市領導掛鉤攻堅9條主要入湖河道的工作機制,扎實推進“一河一策”綜合整治,積極開展私墾亂種整改、船只航速控制、擋浪工程建設等工作。加快推進漏湖上游河道、入漏湖河道、太漏南運河、新孟河下游水環境、湛瀆港等綜合整治工程,1-5月,127條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水質和新一輪230條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水質均達到市級考核要求。突出治湖體。重點聚焦太湖底泥沉積嚴重區、湖泛易發區、藍藻集聚區開展作業,正式投用“太湖之光”一體化清淤平臺。目前,已經提前完成漏湖三期200萬方清淤,正在開展四期200萬方清淤的前期工作,漏湖宜興水域保持Ⅳ類水質。在太湖沿線實施“人放天養”創新試驗區項目,通過“以魚控藻”“以魚保水”的方法,改善水環境質量。
三是后道“控”。突出控遠岸。科學設置兩道離岸圍隔有效擋住外來藍藻,新增3座深井控藻平臺,及時消納被圍隔擋住的藍藻,強化“圍隔+控藻”的聯動效應。綜合固定設施設備和機動船隊,通過固定和流動曝氣,防止藍藻積聚擴大。突出控近岸。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飛+AI識別”等多種手段,及時發現和處置緊急情況。構建國企集中管理和屬地全域管理相協同的藍藻打撈處置體系,點面結合有效提高整體打撈能力。用好沿岸群眾探索形成的“圍網聚藻”方法,提高藍藻的打撈處理效率。突出控上岸。引導社會化力量開展藻泥資源化利用,出庫藻泥通過發酵制肥、干化焚燒等方式實現全量處置,有效防止二次污染風險;今年以來,累計處置藻泥1.3萬余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