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體系日臻完善
“多虧綠園社區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的幫助,讓我找到了一份工作。”近日清晨,在新街街道絲綢花園進行垃圾分類工作的吳德明,對新街街道綠園社區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贊不絕口。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綠園社區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已幫助200多人實現就業。該站的設立,是我市有序推進市、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的一個縮影。
“我市把建設優質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體系,作為服務高質量發展、優化民生保障的重要舉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幾年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和企業用工實際,以及各類人員的就業需求,我市有序推進市、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作為市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市人力資源市場和市零工市場通過精準服務,實現勞動力供需雙方有效對接。其中,市人力資源市場堅持每周定期舉辦招聘會與不定期舉辦殘疾人、退役軍人等專場招聘會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把優質的就業招聘服務送到供需雙方心坎上。“這幾年,我們借力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優化市場的軟硬件條件,精心做好人崗信息匹配工作,為就業供需雙方開辟快速通道。”市人力資源市場相關負責人說。打零工最難的是獲取就業信息。自去年11月投運以來,市零工市場秉承“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現代公共服務理念,多渠道收集和發布零工崗位用工供需信息,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拓寬群眾就業路。目前,已實現崗位信息實時上傳“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同時每周固定開展線下招聘會,并走進宜興萬達廣場等商業綜合體,有針對性地舉辦零工集市活動,最大限度服務零工供需雙方需求。據統計,今年1—5月,依托市人力資源市場和市零工市場,我市共開展市內招聘活動47場,累計組織1073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17353個,達成初步就業意向3312人。
為讓企業和群眾享受更好的崗位招聘和就業服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照有關要求,有序推進街道(鎮)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社區(村)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在推進社區(村)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中,對離集鎮區距離較遠,且就業年齡段人口數量相對較多的社區(村),優先建站,為居民就業提供便利。新莊街道大學城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自2022年6月成立以來,緊扣街道產業發展需求和江南大學專業特點,精準做好人崗匹配工作。至目前,江南大學20多名學生已在街道多家企業就業。官林鎮前城村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自2023年8月運行以來,積極開展政策宣講、崗位推介、就業補貼申領代辦等服務,目前已有68名村民通過該站找到心儀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2個,街道(鎮)公共就業服務中心11個,社區(村)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32個,預計年內實現街道(鎮)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全覆蓋。
打印本頁
關閉
公安備案號:3202820200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