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號 | 宜政辦發〔2023〕21號 |
| 制發機關 | 宜興市人民政府 |
| 成文日期 | 2023-12-26 |
| 文件類別 | 通知 |
| 文件狀態 | 正在執行 |
各開發區管委會(管理辦),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宜興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宜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3日
宜興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支柱產業,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建設競爭力強、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根據《宜興市推動數字經濟提速和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宜興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計劃。
一、發展現狀
(一)產業基礎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快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數字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產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發展初具規模。2022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共有規上企業88家,實現應稅銷售額、稅收分別為277.06億元、4.11億元,涉及信息及網絡產業、電子核心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三個大類,涵蓋通訊設備制造、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軟件開發等11個中類。經開區、環科園、宜城街道產業較為集聚,形成了集成電路材料產業園、環保物聯網產業園、宜城軟件園等特色園區。
龍頭企業實力強勁。依托我市在電線電纜行業、集成電路材料產業的傳統優勢,少數幾家龍頭企業撐起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半壁江山。2022年銷售額位列前三企業銷售額分別為60.6億元、33.87億元、31.09億元,合計銷售額占產業總規模的44.52%。
創新成果持續涌現。近年來,部分企業持續創新、開拓進取,在細分領域獨占鰲頭。目前,宜興新一代信息技術頭部企業已成功開發業界首款50GHz上下雙向變頻器、高性能波導同軸轉換器等10余款毫米波新品,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行業內另一頭部企業是國內唯一的X86架構BIOS固件供應商,承擔華為海思、瀾起等國產芯片的固件開發。行業內重點企業專注細分行業,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成長為根植本土、揚名全國的“專精特新”企業。
(二)存在問題
產業層次還需提升。雖然近幾年我市部分核心產業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規模上取得突破,但整體來看,龍頭鏈主企業很少,下游配套企業居多,整體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偏低,行業資源整合能力弱,缺乏大型綜合平臺型企業及終端集成制造企業,較難吸引資金、項目、配套企業等發展要素落地宜興。同時,部分龍頭企業產能尚未完全釋放,產業鏈聯動不足,產業規模效應、集群效應尚未完全形成。
產業結構有待優化。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個大類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數、銷售占比均不到三成,且其中將近九成的銷售額為電商服務,支撐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較少,企業數字化轉型市場外放,且在農業、旅游、文化等資源稟賦較好的領域也缺乏典型融合應用場景,暫未形成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最優局面。
要素支撐亟需完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普遍屬于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產業密集等固有特點,產業準入門檻高、前期投入大、對人才和資金依賴性強,我市由于區位原因,轄區內高等教育資源、高水平研發機構和科技公共服務機構數量較少,在高端人才招引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同時我市目前產業支持政策和投資基金較少,對企業引入吸引力不夠。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規模持續擴張,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力爭形成具有宜興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一)產業規模翻番。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總規模突破500億元,產值年均增長不低于15%。通過重大項目招引、龍頭企業培育、標桿示范引領等方式,不斷做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核心競爭力。
(二)創新能力增強。圍繞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通信線纜、軟件服務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形成一批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特色優勢產品,發展一批創新能力強的獨角獸企業、細分領域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創建一批有持續創新能力的重點企業技術中心。
(三)發展生態改善。“高精尖缺”人才進一步薈聚,園區、平臺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一批集成電路、通信線纜、軟件服務產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孵化平臺,信息共享、協同創新和產業培育效率進一步提升。
三、發展方向
(一)通信線纜
1.加快發展光纖光纜。根據通信行業“光進銅退”發展趨勢,以光纖光纜為重點,加快完善上游關鍵原材料配套,支持企業研發制造滿足重點領域需求的光棒光纖、特種光棒光纖及各類型號光纜產品,重點提高面向新一代通信的特種光纜研發制造水平。培育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預制棒、光纖和光纜一體化生產企業。
2.加快5G、6G產品研發。重點支持5G重點領域應用產品研發制造水平,前瞻布局6G新賽道,在射頻器件、天線產品、毫米波器件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鼓勵企業加大5G新產品研發力度,豐富應用場景,在通信、廣電、國防、工業、交通和計算機等領域形成優秀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
(二)高性能集成電路
1.重點培育晶圓制造企業。重點支持有特色的模擬工藝、數模混合工藝、微機電系統(MEMS)工藝、射頻工藝、新型功率器件工藝的開發應用。重視引進基于MEMS工藝、射頻電路加工的特色工藝生產線,協助開發模擬、數模混合等特色工藝產品,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晶圓制造能力。
2.前瞻布局高端集成電路材料。不斷提高集成電路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材料、高純化學試劑、電子氣體、光刻膠、掩膜版、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先進封裝材料等關鍵材料和配套設備的技術水平及供給能力。
3.強化發展電子元器件產業。圍繞半導體器件,重點發展功率類半導體分立器件、IGBT、光電子半導體元器件等產品,加快發展應用于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砷化鎵器件,應用于國防、基站的氮化鎵射頻器件以及應用于高鐵、電網的碳化硅電力電子器件。
(三)高端軟件
1.做強云計算服務。支持云服務企業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發展彈性計算、云存儲、云備份等公有云服務,建設一批高質量的行業云服務平臺。大力引進高性能服務器、海量存儲設備等核心云基礎設備制造商,構建先進計算中心,促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工業仿真平臺、云計算基礎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的發展,加快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原型算法研究,賦能宜興數字化轉型。
2.深化大數據應用。培育大數據骨干企業,開發面向不同工業場景的大數據分析產品,支持大數據產品的開發制造、應用服務和產業化。開展大數據應用創新,借助智改數轉工作,著力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鼓勵企業上線ERP、CRM 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加強數據收集、分析、整合、挖掘能力,應用大數據分析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深化大數據在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文旅電商等領域的應用,促進傳統服務和消費升級,打造消費體驗新模式。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支持面向我市優勢產業的大數據平臺建設,完善數據資源采集匯聚、交換共享、開放交易等生產應用鏈條,釋放數據潛在價值。
四、主要任務
(一)提升品牌價值,做強信息及網絡產業
深化品牌建設。鼓勵我市龍頭企業樹立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綜合運用信息化、精益生產、卓越績效等技術或方法,在工藝、耗材等方面著力挖潛,減少人為損耗、降低綜合成本,提升品牌影響力。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圍繞現代交通、工業自動化等重點領域需求,開展光棒光纖、特種光棒光纖及各類型號光纜產品的研發制造,不斷豐富產品品類,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各園區、鎮、街道)
堅持創新引領。發揮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創新引領作用,聯合國網科研院、西安交大等專業院所,聚焦技術研發、標準制訂等方面,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引導“政產學研”按照市場規律和創新規律加強合作,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閉環發展。支持重點企業搶抓5G、6G建設機遇,圍繞天線、基站等網絡通信設備,加強技術研究,重點發展低功耗、高安全、高速率的通信技術和產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探索服務化轉型。支持重點企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引導智能化、數字化標桿企業,嘗試剝離相關業務,成立信息技術專業服務商,面向行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案,帶動一批優質企業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
專欄1 科技賦能產業鏈轉型提升
鼓勵技術創新:構建高成長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持續推進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準獨角獸企業培育及成長計劃,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到2025年,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打造銷售超10億元企業10家,培育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8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準獨角獸企業15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提升數字化水平:鼓勵企業綜合運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生產全流程數據的采集,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能力。提高設備智能化水平,加快實現生產工藝標準化、生產工序數字化、倉儲物流信息化、包裝自動化和上下料智能化,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推動協同發展:高水平建設電線電纜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行業資源吸引力與集聚度,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
(二)完善產業鏈條,做大電子核心產業
招引一批產業龍頭企業。結合我市現有產業基礎,明確產業招商方向,梳理制定產業招商目錄,通過以商招商、基金招商、鄉賢助力等方式,對接一批國內領先的優質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地位作用,圍繞其上下游,招引一批帶動性強、關聯度大的優質企業。(責任單位:市投促中心、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園區、鎮、街道)
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動重點企業建設一批IGBT生產線、車規級芯片生產測試線,為我市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制造基礎。支持“高速低功耗集成電路用高端硅基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項目”、“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國產化”等材料項目建設,做強我市半導體材料產業優勢。(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宜興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各園區、鎮、街道)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鼓勵相關企業聚焦光刻膠、電子特氣等卡脖子領域,加快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實現國產化替代。支持半導體企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積極布局碳化硅、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領域,不斷提升企業技術水平,搶占市場份額。推動重點材料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提高封裝材料、化學機械拋光(CMP)材料、濺射靶材等半導體材料制備能力,從電子級材料突破至半導體級,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
專欄2 布局集成電路優勢細分領域
關鍵材料:支持現有材料企業加快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提升大硅片、光刻膠、電子特氣、封裝材料、濺射靶材、化學機械拋光材料等關鍵材料的制備能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半導體功率器件:支持新建硅基8英寸和12英寸產線、8英寸MEMS生產線和SiC、GaN第三代半導體晶圓制造生產線,重點支持相關企業擴產擴能和項目再投資,推動快速建成并上量,逐步向高端化產品拓展;加快推進IGBT項目建設,做精功率器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封裝測試:支持IDM企業發揮設計、制造和封測融合創新的優勢,重點發展高可靠、大功率封裝技術,支持中小封測企業圍繞第三代半導體、MEMS傳感器和光電子等封裝測試細分領域加快布局,形成核心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
(三)豐富場景應用,做優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夯實產業基礎。立足我市制造業基礎優勢及數字化轉型需求,對接引入國內領先服務商,依托其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影響力,聯合本地制造業龍頭企業,培育本地應用軟件發展生態,賦能本地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發展生態,聚焦游戲、電商、供應鏈管理平臺等新業態主體,加快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項目落戶宜興,形成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商務局、市投促中心,各園區、鎮、街道)
打造示范應用。構建產業大腦數據應用體系,針對我市電線電纜、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歸集產業、企業等各類數據,開展精準建模分析,為產業強鏈延鏈補鏈、智改數轉綠提等工作提供決策參考。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文旅電商、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融合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先進技術,著力培育新消費模式。到2025年,引導實施具有區域或行業影響力的典型應用項目15個,創建無錫市級以上產業示范試點項目3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園區、鎮、街道)
釋放數據價值。夯實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適應數據要素特征、符合數據要素價值創造規律的制度體系,歸集經濟社會海量數據資源,打通數據壁壘,減少數據孤島,促進數據在更大范圍內集聚。推動融合應用,不斷擴大數據應用范圍,提升企業數據管理和應用能力,加快推動數據應用從服務環節向生產制造環節延伸,從可視化管理等淺層次低價值應用向智能決策優化等深層次高價值應用拓展。推動數據市場化流通,分級分類分場景探索建立數據要素市場,激發數據主體參與積極性,匯聚更多數量、更多維度的數據,從而實現數據增值。(責任單位:市城運中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
專欄3 培育優秀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
打造信創產品創新鏈。圍繞固件產品、云服務、信息安全產品等我市優勢領域,從壯大本土企業、強化補鏈延鏈、培育產業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方面發力,加快研發一批面向重點行業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產品。支持重點企業建成省級信創實驗室。(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
做強特色軟件產品。支持制造企業與軟件企業聯合攻關,推動工業軟件與人工智能、5G、先進傳感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培育工業級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船舶、無人機等新型智能產品。支持在線平臺做大做強。加快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的突破,開發虛擬偶像、藝術類NFT等文化領域元宇宙應用場景。積極實施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提升工程,以影視傳媒內容生產、陶瓷文化資源數字化、智慧文旅等帶動數字內容產業特色化、品牌化、跨越式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推動物聯網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到2025年,引導企業新增開發60項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園區、鎮、街道)
|
(四)推動產業集聚,建設特色園區載體
統籌產業空間布局,建設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園區載體。鼓勵創新載體建設,促進資源整合、上下游企業協同,突破一批產業共性與關鍵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支持龍頭企業的行業吸引力,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園等載體建設,著力打造以材料為特色的專業化園區,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代表性產品,打造掌握關鍵技術、擁有核心材料量產能力的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宜城軟件園,不斷提升產業承載能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信創等前沿重點領域,引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推動形成能源管理、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打造具有宜興本地特色的軟件產業發展生態。推動聯東U谷•宜興都市創新港建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兩大主導產業和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進行布局,打造智能制造聚合研發創新、中試成果轉化功能,高端生產企業總部和生產配套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縣域都市科創產業示范園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開區、宜城街道)
|
專欄4 建設特色園區載體
集萃光敏研究所:開展產業技術應用研究和集成創新,打破專利封鎖,實現光刻膠技術及原料國產化,到2025年,引進、衍生、孵化企業14家,累計申請知識產權50件以上,累計實現營收超7500萬元。(責任單位:經開區)
集成電路產業園:搭建基金+基地+平臺的產業孵化、轉化、市場化的培育機制,依托龍頭企業引領實現園區強鏈延鏈補鏈的作用。園區全部正式運營后,預計產值達15億元,畝均稅收超50萬/畝。(責任單位:經開區)
宜城軟件園:持續加強優質項目、優秀人才的導入和集聚,大力培育科創企業、總部經濟做大做強。建設國內技術領先的綜合能源運維中心,為全國大中型城市提供清潔低碳能源解決方案,并擴展到港澳地區、東南亞國家。到2025年,實現營收6億元,引進30家重點企業,爭創省級科創載體。(責任單位:宜城街道)
聯東U谷•宜興都市創新港:以“聯東U谷"在手優質科技項目、基金招引項目、街道科創賽優質項目、街道招引的其他項目等四個方面為重點,加快招引優質企業入園。到2025年,完成工程建設,招商入園企業注冊率不低于80%。(責任單位:宜城街道)
|
(五)優化營商環境,造濃發展氛圍
搭建交流對接平臺。依托中日半導體交流活動、宜興市半導體產業峰會等重大活動,搭建交流對接平臺,拓寬合作渠道,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創新聯動,不斷創優產業發展環境。依托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科創比賽,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吸引各類數字產業技術和融合應用的創新項目落地。對接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或專家院士,開展各類針對性強、專業程度高的培訓活動,提升我市人才技術水平,創優人才發展環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強化人才支撐保障。圍繞人才強市戰略,進一步優化 “陶都英才”政策。把核心研發團隊引進作為重點,壯大本地研發力量。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本土人才培育,瞄準我市人才需求,實現“訂單式”人才培育,帶動就業結構優化升級。銜接專家、鄉賢相關資源,鼓勵海內外優秀人才帶項目、帶技術來宜創新創業。分產業建立高端智庫,依托智庫力量為數字產業把脈問診,支撐產業技術創新、市場開拓。(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園區、鎮、街道)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與行業投資機構的合作,引導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投資我市初創期、早中期創新型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發揮科創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的撬動作用和杠桿放大效應,為我市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開展各類政企銀對接活動,發揮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融通、信用中介、衍生服務作用,為我市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納入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搶抓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等上市機遇,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金融發展集團,各園區、鎮、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宜興市構建“兩大體系”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工作專班作用,協調解決痛點難點問題,統籌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各部門、各板塊按照職責分工,堅定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形成全市上下聯動、多部門協調的工作組織架構。(責任單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專班各成員單位)
(二)抓好運行監測。做好行業運行監測,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強化產業數據分析,總結追蹤我市產業發展變化,做好產業發展預警和引導。對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和重大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定期監測和管理,針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和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問題,協調各方資源共同解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市發展改革委等,各園區、鎮、街道)
(三)優化政策扶持。深入貫徹落實《關于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宜興市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政策措施,加大財政資金保障力度,適時對政策進行優化升級,發揮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推動作用。積極對上爭取,對照國家、省、無錫各級政策文件精神,服務我市企業爭取各類榮譽、資金、項目等。(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
附件: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培育企業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推進項目
附件1: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重點培育企業
|
序號
|
企業名稱
|
所屬板塊
|
備注
|
|
1
|
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
經開區
|
★
|
|
2
|
無錫帝科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經開區
|
★
|
|
3
|
江蘇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經開區
|
★
|
|
4
|
江蘇東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環科園
|
|
|
5
|
江蘇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丁蜀鎮
|
★
|
|
6
|
江蘇俊知技術有限公司
|
環科園
|
★
|
|
7
|
江蘇利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徐舍鎮
|
|
|
8
|
遠東買賣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環科園
|
|
|
9
|
江蘇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環科園
|
★
|
|
10
|
江蘇天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環科園
|
|
注:備注欄標“★”為“鏈主”企業。
附件2: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重點推進項目
|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單位
|
項目起止年限
|
計劃總投資(億元)
|
2023年投資額(億元)
|
所屬
板塊
|
|
1
|
高速低功耗集成電路用高端硅基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項目
|
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
2022-2025
|
50.68
|
3
|
經開區
|
|
2
|
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國產化項目
|
江蘇先科半導體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1-2024
|
20.15
|
2
|
經開區
|
|
3
|
年產240萬片新型高效率光電元器件項目
|
江蘇宜興德融科技有限公司
|
2023-2027
|
50
|
5
|
經開區
|
|
4
|
5G高效散熱模組制造項目
|
北京中石偉業科技宜興有限公司
|
2020-2024
|
8.03
|
2
|
經開區
|
|
5
|
電源芯片智能驅動器制造項目
|
易光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
2022-2025
|
8
|
2
|
經開區
|
|
6
|
大直徑光阻芯片、封裝產品及光伏配套產品項目
|
江蘇環鑫半導體有限公司
|
2022-2023
|
5.35
|
1.35
|
經開區
|
|
7
|
年產30GW高純太陽能超薄硅單晶材料智慧工廠項目
|
無錫中環應用材料有限公司
|
2022-2024
|
31.04
|
10
|
經開區
|
|
8
|
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12英寸產線)項目一期
|
湖畔光芯半導體(江蘇)
有限公司
|
2023-2025
|
30.5464
|
5
|
環科園
|
|
9
|
超級陶瓷電容器與智能傳感器制造項目
|
無錫市海容電子有限公司
|
2022-2029
|
103
|
8
|
環科園
|
|
10
|
6kV以下智能低壓電纜改建項目
|
遠東電纜有限公司
|
2022-2023
|
10
|
2
|
環科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