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號 | 宜政辦發〔2023〕5號 |
| 制發機關 | 宜興市人民政府 |
| 成文日期 | 2023-05-19 |
| 文件類別 | 通知 |
| 文件狀態 | 正在執行 |
各開發區管委會(管理辦),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宜興市科技招商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宜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20日
宜興市科技招商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宜興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科技招商工作水平,構建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加速引育鋪天蓋地“竹筍”式科技企業集群,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部署,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人才強市主導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打造環太湖科創圈創新之城為目標,以科技招商為第一抓手,著力健全一流的工作機制、組建一流的科招團隊、打造一流的科創載體、集聚一流的科技資源、優化一流的創新生態,為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提供科技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底,全市形成機制靈活、運轉高效、重點突出的科技招商工作體系,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化科技招商隊伍,建成一批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科創載體,引育一批“產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行業地位前、畝均效益好”的優質科技項目。每年新增科技型企業2000家以上,新增功能完備的科創載體60萬平方米以上,新引進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項目100個以上,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00個以上。
三、工作舉措
(一)突出主攻方向,明確招商重點
1. 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持續深化與國內外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重點推動市政府與上海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關村軟件園、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合作,加快推進中地大(宜興)功能材料與環境研究院、江南大學宜興長三角綠色經濟聯合研發中心、上海大學先進能源裝備材料產業研究院等一批創新載體落地運營。深度對接首批12所高校未來技術學院,加快推進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一中心兩基地”建設,拓展未來技術合作事項及內涵。探索試行優勢企業主導、產業聯盟協作等組織模式,推動企業以委托開發、合作開發等方式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每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00個以上。
2. 加大創新創業人才招引。聚焦“第一資源”,堅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并舉,以“人才新政30條”為引領,圍繞產業體系、特色園區、骨干企業的實際需求,全面實施戰略科學家“領航”、科技領軍人才“拔尖”等工程,加速引進一批全市產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用好“創業江蘇”、“太湖杯”等創賽活動和海洽會、海交會等引智平臺,招攬掌握先進核心技術、具備市場開發能力的團隊落戶宜興,每年招引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項目100個以上。
3.加速科技企業集聚發展。圍繞我市“2+3+N”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梳理上下游關鍵環節,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立足各板塊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差異化競合、精準化發力,發揮優勢、凸顯特色、聚焦突破、錯位發展,加快引進一批技術領先、帶動性強的“鏈主”式、“平臺型”重大項目。加速集聚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上市企業等,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每年新增科技型企業2000家以上。
(二)創新招引模式,拓寬招商舉措
1.創新數字化招商手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進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在科技招商領域的應用,探索搭建市科技招商項目庫及管控云平臺,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涵蓋資源搜索、資源推送、資源招引、評估決策、過程管理、后道服務等科技招商全過程的數字化生態系統,動態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做到科技招商全流程智慧化管理。
2.充分發揮基金招商功能。依托新動能產業基金、陶都英才創業投資基金等作用,引導帶動國有金融資本與社會資本、龍頭企業參與設立專業子基金,打造覆蓋科技項目種子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強化母基金引導功能,吸引全國頭部機構來宜設立基金,突出基金在資源導入、價值發現等方面功能,建立科技招商資本圖譜,以資本招商撬動科技項目招引,吸引更多優秀企業落戶。圍繞新技術、新產業以及創新載體建設等領域,加大政策性投資力度,推動創新資源集聚。
3.精心辦好招商活動。每年制定科技招商活動清單,廣泛開展技術對接洽談會、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等活動,做優中國宜興太湖灣國際青年精英科創挑戰賽,持續推動人才、企業、項目、機構、資本等創新資源有機融合,全面打響“才薈興宜 錫望您來”的城市引才品牌。深入“滬寧杭、京津冀、粵港澳”等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豐富開展科技招商活動。加速科創國際化進程,積極參加高交會、廣交會、進博會、留交會等大型活動展會,主動赴境外發達國家或地區開展國際領先技術項目專業化對接、沉浸式考察,推動更多海外人才、技術、項目落地宜興。支持各板塊根據自身產業特色,舉辦各類科技招商系列活動。
(三)建優生態網絡,強化要素保障
1.加快科技招商隊伍建設。健全完善“協同化、高效能”的科技招商工作機制。成立市科技招商服務中心,統籌推進全市科技招商工作。重點園區、市陶都科技新城、國控集團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招商力量配備,成立專業化、專職化的科技招商隊伍,實行企業化、市場化運作。加強科技招商能力素質培訓,全面提升科技招商隊伍專業能力。探索組建以高校院所、創投機構、著名獵頭公司等為成員的科技招商聯盟,深化“氿子興宜”鄉賢服務品牌,構建科技招商網絡體系。
2.加快高能級科創載體建設。堅持優化“存量”與培育“增量”并舉,支持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創綜合體等各類科創孵化載體明確產業領域和市場定位,提升運營管理理念和水平,增強創業孵化服務能力。梳理全市科創載體分布情況,分類分級制作載體平臺分布圖譜,精準鏈接匹配資源,實現產業信息優先輸送、政策人才優先傾斜和要素服務優先導入。支持科創孵化載體圍繞深化與運營機構合作,不斷提升創新要素承載能力。加快推動宜興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園、科創慧谷、宜城軟件園、環科園創成匯(深圳)科創中心等平臺載體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區域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創業平臺。
3.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科技評估機制,探索建立重 點產業專家智庫,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技術先進性、技術成熟度、產業化前景等科技成果評估服務,為科技招商提供決策參考。大力引進優質科技服務機構,加強技術轉移、科技咨詢、知識產權、財會審計、法律法務等專業化服務。聚焦產業創新集群重點領域共性需求,支持建設一批概念驗證、研發設計、公共實驗、檢驗檢測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統籌機制。牢固樹立科技招商工作理念,緊緊圍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目標任務,構建全市科技招商“一盤棋”工作格局。建立“一把手”抓科技招商的工作機制,強化研究部署,明確目標任務,構建跨部門協同機制,形成科技招商工作合力。
2.優化工作推進機制。定期召開科技招商推進會,全面掌握了解科技招商工作進度,動態更新在談項目招引清單,推進項目進程,研究部署下階段工作重點,協調解決重大事項和存在問題,按照“一事一議”有序流轉的原則,分類會辦協調,確保項目早落地早開工。
3.強化督導激勵機制。研究制定與高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掛鉤的科技招商工作綜合評價細則及激勵辦法,將隊伍建設、活動舉辦、招引成果納入考核。每季印發《科技招商工作專報》,對成員單位履職情況、市領導批示執行情況、項目協調推進會跟蹤事項進行定時通報。評選出一批科技招商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表彰,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4.完善要素保障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對符合條件的科技招商項目,市級科技、產業、人才等政策給予重點支持。強化資金保障,要優先安排科技招商專項資金,設立重點產業基金,加強對科技招商項目的聯動支持。強化服務保障,加快建設一批高品質人才公寓、人才社區,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在醫療待遇、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方面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