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號 | 宜政辦發[2018]127號 |
| 制發機關 | 宜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 成文日期 | 2018-10-22 |
| 文件類別 | |
| 文件狀態 | 執行中 |
各鎮人民政府,環科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街道辦事處,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關于進一步優化電力接入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19次常務會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宜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0月22日
關于進一步優化電力接入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精神,結合宜興市電力業擴報裝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全市電力用戶接入營商環境,推動宜興經濟社會高質量協調發展,不斷提升宜興市域營商環境,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持續優化宜興營商環境,大力提升“獲得電力”指標,助力地區經濟軟實力提升。針對用戶電力接入環節存在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加快制度改革創新,通過進一步壓縮時限、降低成本、減少環節、簡化審批,切實提高電力接入效率和服務水平,為本市進一步營造法治化、便利化的電力接入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二、實施對象
全市申請新裝、增容等用電服務的10(20)千伏及以下電力用戶。
三、工作目標
圍繞接電提速降本、提升“獲得電力”指標總體要求,實現“三個壓減、兩個加強、一個提高”六大目標:
1、壓減接電流程:高、低壓用戶辦電環節從6個和4個縮減至4個和3個。
2、壓減接電時間:10(20)千伏、400伏非居民用戶平均接電時間進一步壓減至60工作日和15工作日,低于無錫市區的70工作日和20工作日。其中,無外部線路工程(簡稱“外線工程”)的用戶接入,不超過30工作日和3工作日;有外線工程但無需道路開挖的用戶接入,原則上不超過60工作日和15工作日;有外線工程且需道路開挖的用戶接入,原則上不超過80工作日和20工作日。
3、壓減接電成本:大力推行典型設計,取消帶電接入費用,爭取接電專項資金服務地方重點項目,用戶平均接電成本持續壓減。
4、加強創新服務:整合現有線上服務渠道,提供線上辦電服務;依托“大云物移智”技術,細分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服務。
5、加強考評監督: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政府部門監管下的針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綜合評價體系。
6、提高供電可靠性:持續加強高端智能電網建設,供電網絡高度互聯,供電可靠性穩步提升。
四、主要任務
1、優化服務流程,進一步提高辦理效率和透明度。一是并行操作、無縫銜接。按照“能并則并、能簡則簡、分類處理”的原則,形成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綠化許可、掘路許可、占路許可等環節的并聯審批、同步操作。二是精簡環節、限時辦理。精簡審批受理材料,優化各部門的內部工作流程,為用戶電力接入建立綠色通道。大幅壓縮各環節辦理時間,明確時限并對外告知承諾。
2、完善服務機制,進一步提高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一是明確責任、加強協調。明確各環節的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責任單位加快自身工作流程,對于符合條件的外線工程,要確保審批手續的按期辦理,配合單位及時進行督促協調。二是一口受理、提高效率。供電企業作為用戶電力接入工程的實施主體,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聯合用戶全程代辦相關手續,最大程度減少用戶的負擔。
3、持續壓降用電成本,進一步提高用戶滿意度和獲得感。一是通過多種措施,切實降低用戶電力接入的工程費用。全面取消電力用戶帶電作業費,相關費用列入供電公司生產成本;編制電力工程典型造價咨詢手冊,公布用戶內部受電工程典型接線方式、設備配置方案和工程造價水平;爭取接電專項資金服務地方重點項目;進一步擴大直接交易范圍,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積極為用戶提供用能監測、分布式光伏、設備代維、市場化購電等綜合能源服務,降低用戶全周期辦電、用電成本。二是進一步明確和細化綠化、路面修復等費用標準,并實施優惠政策。三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和信用管理措施,為建立透明高效的工作機制、優化審批服務和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支撐。
五、辦理流程
(一)項目申請和方案答復環節
1、用戶用電申請一站式受理。市供電公司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供電窗口,推進市供電公司、建設局、住房保障局、交通局、公安局等部門(單位)聯合辦電,并由市供電公司將申請信息和材料傳至其他相關部門。市供電公司要繼續優化全市供電所營業網點布局,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申請渠道。一是堅持深入推廣掌上電力 APP、95598網站等線上辦電渠道,大力推行“全城通辦”受理,開展預約上門服務,提升用戶辦電便捷性。二是減輕用戶負擔,合理精簡、整合用電報裝申請資料,低壓用戶提供申請材料縮減至2項:①用電人有效身份證明;②用電地址的物業權屬證明。高壓用戶提供申請材料縮減至4項:①用電人有效身份證明;②用電地址的物業權屬證明;③用電容量需求清單;④用電工程項目批準文件。三是開放全市政務平臺信息,對于用戶主體資格證明、項目批復文件、房屋土地證明、規劃建設許可、環評批復等辦電涉及證照和材料,市發改委、經信委、建設局、住房保障局、規劃局、國土局、交通局、環保局、公安局、城管局、供電公司等部門(單位)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共享,無須用戶重復提供。(責任單位:市供電公司、政務服務中心,配合單位:市經信委)
2、供電方案答復。對于普通低壓和高壓用戶,市供電公司受理申請后分別在2個和13個工作日內完成供電方案答復。對于特殊用戶答復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0個工作日。一是全程跟蹤。市供電公司推行“客戶經理全程跟蹤制”,實現項目自申請至接電全過程的跟蹤協調。二是方案最優。市供電公司需盡可能優化電源路徑,用戶就近帶電接入,確定最經濟合理的供電方案,實現時間、成本雙節約。三是聯合查勘。市供電公司要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聯合現場踏勘,統籌優化線路方案,相關部門提前介入,以最短的時間取得外線工程施工的各類許可。(責任單位:市供電公司,配合單位:市經信委)
(二)行政審批環節
用戶接入外線工程如涉及路徑規劃、施工許可、道路開挖,綠化遷移、臨時占路等情況,要按照“能簡則簡、能并則并”的原則,實現行政審批手續的限時辦理和并聯審批,切實加快審批流程,為用戶提供高效的服務,具體要求如下:
1、規劃許可辦理。市規劃部門在受理申請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明確規劃要點,出具規劃許可。其中,宜城、環科園、開發區、丁蜀4個需規劃牽頭聯合會審的地區,7個工作日內明確規劃要點,出具規劃許可。另外,對于長度小于200米、無需開挖破土的電力接入工程,免于規劃許可,試行備案制。(責任單位:市規劃局,配合單位:市建設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各鎮、園區、街道)
2、施工許可辦理。市建設局、交通局相關部門在受理申請材料后,牽頭相關部門進行會審,5個工作日內批準施工許可。對于長度小于200米、無需開挖破土的電力接入工程,免于施工許可,試行備案制。(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交通局,配合單位:市規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
3、綠化許可辦理。市建設局、交通局相關部門在受理申請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出具占用綠地行政許可。在此期間,主管部門3個工作日內出具繳費預算書,項目單位2個工作日內完成繳費,養護部門開始實施綠化搬遷,主管部門做好監督協調工作。(責任單位:市建設局、交通局,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城管局)
4、掘路、拉管、航道許可辦理。市建設局、交通局相關部門在受理申請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出具掘路、拉管、航道行政許可。在此期間,主管部門3個工作日內出具繳費預算書,項目單位2個工作日內完成繳費,主管部門做好監督協調工作。(責任單位:市建設局、交通局,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城管局)
5、占路許可辦理。市公安局、城管局相關部門在受理申請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初審、現場查勘和交通組織方案確認工作,出具占路許可。(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城管局)
(三)外線施工環節
電力接入工程項目單位在取得各項行政審批手續后按低壓10個工作日、高壓35個工作日的時限完成工程實施。一是科學合理確定業擴工程總周期,倒排工期,市供電公司明確責任人全程跟蹤督辦。二是壓縮物資及工程服務采購時限,推行標準化物料,減少物料種類,做到“通用互換”。三是市供電公司努力實現10千伏及以下業擴項目不停電作業全覆蓋,提高送電計劃靈活性,優先保證用戶無障礙按時接電。(責任單位:市供電公司,配合單位:市經信委)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經信委、發改委會同市政務服務中心、國土資源局、規劃局、城管局、住房保障局、建設局、規劃局、公安局、交通局、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組成宜興市優化電力接入營商環境工作小組,加強對全市電力接入營商環境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組織實施和協調推進各成員單位開展具體工作,建立項目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2、完善配套政策。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應當按照本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和時間安排,針對優化調整后的行政審批流程和工作環節,及時制定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文件,進一步明確審批的管理流程、辦結時限、前置條件,更新相應的辦事指南,編制告知承諾的規范格式。
3、建設配套信息平臺。建設網上一口申請、同步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電力接入工程電子化并聯審批平臺,實現法律法規、辦事指南和標準規范集中公開,實現圖紙和資料全過程電子化流轉共享,實現全過程審批時限監控和預警機制,保障各項措施的順利實施。
4、強化信用手段支撐。從重前置審批轉向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建立覆蓋用戶、利益相關單位、電網企業等各類主體和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審批等各環節的行業信用體系。經發現承諾不兌現或弄虛作假行為的,記入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并納入市公共信用平臺。通過跨部門的聯合懲戒,提高違規和失信成本。
七、施行日期
本實施方案自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后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