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號 | 宜政發[2012]80號 |
| 制發機關 | 宜興人民政府 |
| 成文日期 | 2012-08-23 |
| 文件類別 | |
| 文件狀態 | 執行中 |
各鎮人民政府,環科園、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各街道辦事處,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宜興市2012年度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宜興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宜興市2012年度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見 為持續改善太湖水環境質量,促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科學發展示范創建,根據省、無錫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全國科學發展示范城市為方向,以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區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目標,堅持鐵腕治污、科學治太,堅定不移地貫徹太湖治理總體方案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繼續全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綜合整治,促進湖河水質持續改善和水環境質量全面提升,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面完成省、無錫市水環境綜合整治重點目標責任任務。實現省“兩個確保,一個基本實現”目標要求,即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基本實現國家總體方案確定的水質改善和總量控制階段性目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11個小康斷面、41個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年內城區、集鎮建成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96%、85%、40%以上。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1年下降4%;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穩定在95以上。 三、主要任務 2012年全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是繼續抓好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1、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一步強化污染源頭控制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圍繞我市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總體要求,堅持落實污染源頭控制、落后產能淘汰、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四管齊下”措施,切實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一是繼續推進污染源頭控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環保和產業政策,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批制度,嚴禁新上環保基礎設施不完備和影響區域環境質量的高污染排放項目,禁批化肥、農藥、食品、釀造、淀粉等排放氮磷污染的項目及其他污水無法接入管網集中處理的項目,切實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增量。二是繼續推進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劣質產業淘汰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強化對化工、琉璃瓦、碳酸鈣、鉛酸蓄電池、小鑄造、水泥等行業的專項整治,繼續壓減“三高兩低”企業和高危企業數量,年內繼續關停并轉化工企業20家。三是繼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通過引進技術、改造裝備、產品升級、集聚發展、延伸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審核、區域差別發展等途徑,著力培育一批國際上占有市場、國內成為基地、行業具有龍頭型、帶動型的規模骨干企業;組織實施80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成對2家企業循環經濟建設和15家企業的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進一步組織引導各鎮走特色培育、差別發展路徑,創建各具特色優勢的產業名鎮。四是繼續推進新興產業培育。加大力度實施新興產業培育行動計劃,通過引進央企、國企和骨干民企,利用外資,實施科工合作等途徑,加快發展高端線纜、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光電子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提高其在工業總量中的占比份額,年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9%。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和農業標準示范區建設,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加快建成我市“節約、環保、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 2、繼續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和提升控源截污能級,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堅持把環境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發揮已建設施的功能效益,作為增強控源截污的重要保障,切實提升治污能力和水平。一是繼續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宜興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及中水回用工程;加速建設污水處理廠配套設施,加快以無障礙聯通為目標的污水收集管網和提升泵站建設,新建污水管網50公里;加強對現有12座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保障正常運行和穩定提升達標排放水平。加快實施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程,污泥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理,加強資源化利用。二是繼續完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啟動實施光大垃圾焚燒發電廠新增300噸/日的二期擴容建設工程;建成區生活垃圾機械化收集率、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均達到100%。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和港口、碼頭防污染應急設施設備的配備建設。三是繼續推進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繼續加大未納管企業的推進力度,確保污水應納盡納,進一步提升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完成企業納管800戶;建成排水達標區擴面40塊;繼續推廣節水減排,實現年度萬元GDP用水量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的目標。圍繞年度COD、氨氮排放比上年削減5%,氮氧化物排放比上年削減6%的目標,落實COD、氨氮、氮氧化物分別削減926噸、119噸、2541噸的減排任務。封堵太湖一、二級保護區內企業排污口9個。四是繼續推進面源污染防治。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保2012年全市化學氮肥純用量比2011年下降2%;努力實現化學農藥施用量比上年減少2%以上,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推廣率達95%以上。繼續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技術,全年新增“三品”認證10只;開工建設循環、有機農業示范園區7個;組織實施規模畜禽養殖場綜合整治工程9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5%。繼續實施生態氮磷攔截溝渠塘工程,建成面積70萬平方米;實施控制性種養5000畝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工程。發揮已建成秸稈氣化站作用,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推進底泥、自來水尾泥、餐廚垃圾等資源化利用工程建設。 3、繼續推進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促進湖河區域生態環境和入湖河道水質持續好轉。圍繞國家治太總體方案、省實施方案和小流域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大力實施湖河綜合整治和區域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促進湖河水質持續改善。一是繼續實施湖河生態清淤。切實改善內源污染,繼續推進湖體、入湖河道和農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增強湖河生態功能。實施以太湖西岸南段2.05平方公里,土方約71萬方的湖區清淤,完成226條、262公里、360萬方農村河道的疏浚工程;啟動實施東氿約381萬方的湖體清淤工程。二是加快沿太湖區域生態保護帶建設。繼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退耕、退漁、退養,還林、還湖、還濕地工程;建成滆湖南部沿岸帶濕地生態修復Ⅱ期工程,修復濕地1020畝;建成陽山蕩濕地修復工程,修復濕地880畝;開工建設南滆湖Ш期濕地修復工程和都山蕩濕地修復工程。三是進一步深化“河長制”管理工作。配合上級做好省定主要入湖河道的“雙河長制”管理工作,完善市、鎮、村三級“河長制”河道的管理措施;按河道常態化、規范化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屬地管理、全日制企業化星級管理和市、鎮、村分級河道長效管理機制;繼續開展清除黑臭河道、創建示范河道等活動,促使河流水質持續好轉、河道面貌更加美觀。 4、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進一步擴大整治范圍和改善鄉村環境質量。圍繞改善鄉村環境質量,繼續推進以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為重點的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一是全面完成年度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目標任務。繼續推進在橫山水庫上游太華鎮實施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加快實施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礪山廢礦淋溶水處理、村莊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增設、農業面源氮磷攔截建設、初期雨水地表徑流治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澗河整治建設等整治工程,消除橫山水庫的“外源污染”威脅,確保水源地水質安全。完成在丁蜀開展的以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等為主要內容的整治工程。二是繼續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繼續鞏固周鐵、新莊等地區率先建成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成果,并按“典型引路、示范帶動、以點帶面”的工作原則,結合生態創建活動,在其它鎮、村新規劃建設一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努力實現年內新增1662個自然村莊完成環境整治任務,促進鄉村環境質量全面提升。三是繼續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繼續按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研究確定農村分散農戶生活污水處理管理體制和運行管理模式,繼續規劃實施一批以接管為主導,以建設有動力和微動力處理設施為補充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面和收集處理率。年內完成 60個以上村莊農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的責任目標,太湖一級保護區范圍內60%以上農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5、繼續推進太湖安全度夏各項措施落實,進一步增強應急防控能力和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圍繞省、無錫市太湖安全度夏工作要求,注重堅持飲用水安全保供工作重點,強化多措并舉,努力提升應急防控能力,確保太湖安全度夏。一是繼續完善各類應急防控預案。繼續完善宜興市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并按最高等級落實藍藻突發、飲用水危機、信息發布、監測預警、水體污染等“五大應急預案”。制訂年度藍藻打撈處置的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督查和考核機制。落實太湖“湖泛”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湖泛”巡查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切實抓好沿湖重點水域的藍藻水華巡測預警工作,“湖泛”一旦發生,落實應急防治措施和快報制度。二是組織實施藍藻打撈與處置。繼續在太湖沿岸、入湖口、湖泛易發區、主要打撈點等區域實施定期清淤,根據藍藻集聚區域變化,適時落實固定藍藻打撈平臺的搬遷和改造;有效組織藍藻打撈,加強對藍藻后續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提高打撈與處置效果,并繼續探索藍藻打撈和藻泥資源化利用新途徑,提升后續處理能力建設。三是繼續推進飲用水源地建設和保護工程。繼續推進橫山水庫水源地官莊澗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澗河 925米,清淤土方6.27萬方;圍繞“雙源供水、雙重保障”的飲用水保供要求,完成第二水源地油車水庫工程建設,確保年內蓄水。繼續強化庫區封閉管理和監測監控,加快推進橫山水庫水源地上游太華鎮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基本關停區域內的化工企業,從根本上消除水源地安全隱患。繼續實施西氿備用水源地入口區域及上游地區的綜合整治,及早投運氿濱水廠擴建10萬噸/日預處理和實施10萬噸/日深度處理工程,全力建成我市多源供水保障新格局。四是加快建設供水管網工程。啟動建設從油車水庫至氿濱水廠原水管工程。繼續推進全市水廠(增壓站)、城區主管網、小區和偏遠地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完成原水管道、環保新城、城東新城、高鐵新城、東氿新城配套管道及151公里鄉鎮配套道路拓寬移位供水管道。繼續推進以市域環網完善、在線監控覆蓋、水廠能級提升、城區管網改造、供水服務能力、信息公示公開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活動,建成“安全、穩定、優質”的供水體系。 6、繼續推進環境安全監管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環境監管水平。圍繞提升環境安全水平,深化環境執法監管,深入開展民生環保專項行動。全面實施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始終保持對工業污染排放企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重點污染行業、敏感區域和排污企業的高壓嚴管,防止污染反彈。繼續推進移動執法平臺建設,強化現場監管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提高環境監管信息化水平;圍繞增強對全市水域和重點污染源水質的監控和在線監測,切實控制COD、氨氮、總氮、總磷指標,全面落實3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COD、氨氮、總磷在線監測儀的使用管理,確保正常運行,并按需要規劃配套新建監控設施。加強對橫山水庫飲用水源地、西氿備用水源地、9個“藍藻、湖泛”預警斷面、9個主要入湖河道監測斷面、11個小康斷面、28個河長制斷面、41個水質功能區的重點監測,加大監測力度,加密監測頻次。大力推行環境資源區域補償、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環境管理機制和經濟政策,不斷提升環境綜合管理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嚴格按照《宜興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由市太湖辦具體牽頭組織,各治太成員單位要加強對各自治太工作的組織謀劃、職責履行、督促管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要建立好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制度,完善配強工作班子,明確歸口部門,落實工作舉措,特別是要站在全市治太的高度,加強相互間的溝通協作,共同解難不推諉,步調一致抓落實,確保治太工作有序開展。 2、強化督促檢查。圍繞確保年度治太目標任務的完成,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對照各自年度治太目標任務,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工作重點,具體研究制定工程實施計劃。市太湖辦作為治太牽頭部門,要全面掌握治太進程,為確保目標任務的整體推進,要開展針對性督查,及時協調解決相關矛盾。堅持工作報告和通報制度,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推動治太目標任務的如期完成。同時,要建立完善工程驗收機制,確保工程質量。 3、完善保障機制。各治太部門要繼續強化工作機制的創新,進一步提升治太工作水平。落實資金保障。市太湖辦要會同發改、財政及有關行業部門繼續做好國家、省治太資金爭取工作。市財政部門要會同相關單位抓好“太湖水環境治理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爭取更大的財力保障。落實技術保障。重點攻關淤泥、污泥、陳藻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等技術難題,增強科學治太實效。落實管理保障。強化后續管理,建立完善已建治太工程的管理機制,確保常態化運轉和效能發揮。 |